句子精选

苏格拉底信仰什么教76句

人心太凉、别太善良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4

苏格拉底信仰什么教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而是需要不断思考、交流和探索的。

2、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生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3、苏格拉底认为死亡不过是将灵魂同肉体分离开来。这正契合柏拉图的观点,就是美与丑、善与恶、理智与感觉、灵魂同肉体都是一一对应的。在苏格拉底被处死之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去另外一个世界更好,只有神知道答案。苏格拉底相信灵魂不死,并坚信在另外一个世界有更好的生活。

4、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道德思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问答的方式来不断深入思考和挑战自己的信仰和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学的标准。

5、苏格拉底却犹豫了,他说:“我只想做正确的事,就算它没利可图也不会去做错的事。”

6、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一个民众法院以361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服毒自杀。

7、柏拉图对民主制的批判——1.无节制的自由2.按照意见(多数人)而不是理性统治3.必然导致僭主制——一个强力的能提供保护的当权者。柏拉图后期的《法律篇》中,提出了现实可行的“次好”的法制——“法律是主宰,统治者只是法律的仆人”,“一个可朽的灵魂,当他承担了最高的、不受约束的权利,就一定会失去他的智慧和真诚”,但柏拉图的法制依然是保守的,比如限制个人信仰,农业社会,联邦公民人数5040,分59个部落等。

8、苏格拉底面对不信神的指控,他说,雅典的公民们,我敬爱你们,但是我要服从神灵胜过服从你们。他认为,自己时常受到灵机的启示。而他信奉的神灵仅仅是他自己的良知。

9、意思就是说,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无知,而苏格拉底却知道自己无知,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苏格拉底认为:知道自己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也就是那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说起来很平常,但要承认自己无知可不是一件小事,这需要勇气和智慧。

10、幸运的是,他的学生柏拉图记录了当时法庭的辩论,让我们有机会聆听这位伟大智者的千古绝唱。

11、他宁愿接受死亡也不愿意改变他的信仰,最终被强制执行了死刑,他的信仰和奉献一直是哲学界的典范,表现了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和道德水准。

12、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13、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的回答很好,这就是道德。道德不仅仅是行动,更是一种态度和意识,是一种对他人生命和尊严的尊重和关爱。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联系,才能真正做到道德。”

14、在另外一些人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行为举止怪异的人,甚至有点患了癫痫病的样子,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并且总是衣衫褴褛,赤着脚走路,满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整日游走在雅典街头找人辩论,经常说的他人哑口无言。他很少喝酒,但是酒量奇大,从不喝醉。他用灵魂控制着自己的肉体,抵制着欲望,就是爱情也是“柏拉图式”的。从这些描述看,苏格拉底身上有未来斯多葛派和犬儒学派的影子。斯多葛派认为品德是最重要的,犬儒学派则鄙视富人们的生活。苏格拉底整日衣衫褴褛正好符合这一点。

15、因为苏格拉底在他的道德信仰中无法违背良心,拒绝改变自己的信仰,最终遭到了政府的审判和判决。

16、具体来说,苏格拉底常常在公共场合与各种人进行问答,试图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信仰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17、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人类价值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18、这样的品格和信仰,可以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

19、令人遗憾的是,在苏格拉底死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的普遍看法仍是:苏格拉底是个老诡辩家,他的死是罪有应得。

20、苏格拉底主张心灵的转向,把哲学的研究重点从对自然界的研究转到对于人本身的研究上来,这样使得人与自然严格的得以区分开来,成为一个不同于自然界的实体。

21、传说中,苏格拉底曾经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拒绝为人民建造一座宫殿。政府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的失误,他们试图说服苏格拉底重新考虑这个决定。

22、他认为,只有通过探究和思考,人们才能理解、接受和坚持道德标准。

23、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一个年轻人:“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但苏格拉底追问到:“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呢?”年轻人又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苏格拉底依然不依不饶追问到:“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年轻人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反问道:“那你说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呢?”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年轻人笑了说:“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

24、同时,一个人必须牢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对他所信仰的事情坚定信念,即使面临困难或危险,也不能妥协或退缩。

25、苏格拉底是一位与耶稣、孔子齐名的人物。

26、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

27、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和灵魂是可以分离的,一般的人会将肉体的快乐作为活着的唯一目的,而哲学家会将肉体和灵魂分离开来,他主张哲学家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不要沉溺于肉体的快乐,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灵魂。进而他认为拥有高尚的灵魂的人正是那些有德行的人。

28、他的话被传遍全城,并成为了道德的榜样。

29、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脉相承,但是思想不同

30、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以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影响,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

苏格拉底信仰什么教

31、苏格拉底并没有提出他的政治哲学。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制,如果说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说的是衰败的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国家强盛。他赞成的是伯利克里宣称的——对一切人公正的——民主政治。

32、苏格拉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道德和信仰,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名气和财富。

33、苏格拉底还强调灵魂不灭说。虽然之前的哲学家就已经对此有研究,但是研究的模糊,到了苏格拉底的时候,他才明确的把灵魂与物质区分开来,强调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以后的唯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4、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徒弟,他的家族是寡头政治的当权者之一。出身于此,他和当时的贵族青年一样热衷于政治。他本就不满寡头政治的暴力手段,更是厌恶他们企图借苏格拉底之手作恶的行径。民主制复辟,处死了苏格拉底,他因此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改造国家。《理想国》就是他的政治理想。柏拉图灵魂的三重区分:理性——统治思想活动/激情——控制情感/欲望——肉体的趋乐避苦。理性是最高的,不朽的。“国家是大写的人”——统治者——理性的哲学王/保卫者——有勇气,受过良好教育的武士/民众——节制欲望的各司其职的大众。统治阶层——包括武士——没有私人利益,包括婚姻,私人财产等,都是政策安排的,后代是共同养育的。

35、这幅油画描绘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亲人和弟子们,或掩面痛哭,或低头哀思,而苏格拉底端坐在床上,镇静自若,左手高举,右手欲接过毒药杯。

36、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心灵摒弃了肉体的欢乐,才能发现最好的思想,才能发现真、善、美、正义和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眼睛看不到的,只有心灵才能体会到。他认为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身体是获得知识的障碍,真正在知识是通过心灵体会的,而不是身体。但显然,这种观点否定了科学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可能性。

37、是一个著名的古希腊哲学故事,主要讲述了苏格拉底如何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38、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39、我想,这句话作为对苏格拉底的评价就差不多够了。

40、苏格拉底的道德故事是一个古希腊哲学家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真善美大于一生的故事。

41、苏格拉底自比牛虻

42、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信仰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使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43、苏格拉底开创的道德哲学,不仅仅是对知识和美德的信仰,还是一种构成希腊理性人格的一种道德精神象征。

44、关于知识,苏格拉底坚持认为,知识来自于记忆,它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苏格拉底的妈妈是一位助产婆,而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位精神上的助产士,所以他经常问答方式去启迪他人的思想,帮助别人发现原本在内心的知识。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一个奴隶关于几何的问题,奴隶给出了答案,从而他得出结论,奴隶掌握几何知识,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因此他得出,智慧一直潜伏在人的内心,只是我们自己尚不知道而已。

45、讲述了他如何通过对话和提问,引导他的学生思考、探索道德问题的故事。

46、心灵的转向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

47、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徒弟,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政治学是实践科学下指导公众实践的学科。“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最理想的政体的君主制,但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实中(当时)已没有一个卓越的超越其他任何人的统治者。实际上,贵族制更好,但也只在少数城邦,对大多数城邦来说依然不现实。因此,现实中最佳政体是立宪制——稳定,持久,由中等阶级统治的政体,他是少数富人寡头制和多数贫民民主制的中道。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理论是他的“中道”的伦理学的延伸。

48、而苏格拉底另外一位学生柏拉图的眼中,苏格拉底就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柏拉图在《申辩篇》里面塑造了一个自信、洒脱、崇高理智的苏格拉底。公元前399苏格拉底被一名雅典青年控告,罪名是败坏了青年和不信奉雅典的神,经过几百名雅典公民投票后,最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据说柏拉图就在现场,并记录下了苏格拉底被判决和处死的全过程。

49、苏格拉底申辩中有这样的描述特别引人注意:你们如果置我于死地,是不容易找到另外一个人来顶替的,这个人附在城邦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好像牛虻粘在马身上,这匹骏马由于太大太肥,年龄未老就行动迂缓,需要叮一叮才能焕发精神。

50、而苏格拉底的一腔热情却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反而加剧了雅典人对他的误解和憎恶,并最终被判极刑。他在判决的最后说道,现在我们各走各路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灵知道。

51、面对第二项指控,毒害青年,苏格拉底说,我来来往往所做的无非是劝告各位,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轻视自己的灵魂。在他看来,美德不是由金钱产生,反对过分重视金钱,轻视自己灵魂的风气。他所做的只是把这一切告诉了青年人而已,又有何罪?

52、在柏拉图的《克利陀篇》中说。苏格拉底的一些弟子和友人曾经计划带苏格拉底逃亡特萨里亚。但是苏格拉底没有逃走,他认为无论判决公平与否,他都不能逃避。他提出了一个后来成为基督教教训的言论:“无论别人如何待我们,我们都不能抱怨。”苏格拉底决定留下来接受死刑。甚至在临死之前苏格拉底被允许同亲友进行谈话,他支开哭哭啼啼的妻子,以免谈话被打乱。

53、苏格拉底被判死刑

54、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他曾经问一个强调诚实的人:如果你知道某个人正在寻找你,但你也知道他有恶意,你会告诉他你的藏身之处吗?通过这个问题,苏格拉底试图让人们意识到诚实并非绝对的道德准则,而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

55、一辩后被判有罪。第二次申辩中,他强调自己是一个不图钱财、不治生业,不当将帅,不求闻达的人。作为一个哲人,苏格拉底较之他的人民更清楚看到雅典社会的弊病。为了拯救雅典和人民到处奔走呼号。正如苏氏所说,如今我一贫如洗,两袖清风,这就是一心侍奉神道的结果。这个神道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正是他要承担和应尽的社会责任。

56、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

57、这种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推导真理和知识的方式是苏格拉底典型的问答法,甚至他在教自己的弟子的时候,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以至于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在建立学园教学的时候,也保留了这种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也经常使用。苏格拉底的辩证式的问答法并不是他明发的,也不是他第一个使用的,据说是古希腊另外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芝诺最先使用的。后来苏格拉底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并将它推而广之和发扬光大。

58、有一天,苏格拉底被一个年轻人问道:“大师,你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吗?”苏格拉底回答说:“你跟着我来吧。”

59、他的思想强调了人类的理性和思考能力,以及对真理和道德的执着追求。

60、接着,苏格拉底又问年轻人:“那么,如果我们没有看到那个溺水的人,或者我们救不了他,这样我们还算是道德的吗?”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我想是的,我们至少尝试过。”

苏格拉底信仰什么教

61、年,法国画家雅克·大卫为鼓舞人民的革命精神,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

62、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63、于是,苏格拉底带着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河边。他问年轻人:“你看到了吗?那个人在河里溺水了,他需要我们的帮助。”年轻人顿时明白了,他和苏格拉底一起救起了那个溺水的人。然后,苏格拉底问年轻人:“如果我们没有来,那个人就可能死亡。你觉得我们做的对吗?”年轻人回答:“当然是的。”

64、罪名有两个:不敬神灵和毒害青年。

65、具体来说,苏格拉底是一个古希腊哲学家,他一生的使命就是通过对话和提问,指导他的学生寻找真理和道德。

66、实际上将善与知识等同起来,他说,认识善就是行善,知识就是德性。通过将知识和德性等同起来,苏格拉底也就认为罪恶或邪恶乃是知识的匮乏。正如知识就是德性,罪恶也就是无知。这个推理的结论使苏格拉底确信没有人会明明知道而去故意犯罪。

67、这个故事的内容延伸还包括,苏格拉底的具体思想和哲学体系,以及他如何影响了后世的西方哲学家和思想者。

68、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其思想和道德观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以下是一个苏格拉底道德的故事:

69、苏格拉底的理想型人,是一个具有虔诚信仰,一生追求正义和智慧,具有自制能力、杰出才干和实践能力,兼有勤俭之心、孝悌之义和勇敢精神的人。

70、一只有良知的牛虻

71、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72、苏格拉底的弟子之一是色诺芬,他出生于公元前44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回忆苏格拉底》《长征记》等著作。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色诺芬描述说,当苏格拉底被起诉道德败坏和误导青年的时候,他很痛苦;他坚信苏格拉底道德高尚,不会误导人。他为苏格拉底的辩护太过平凡,也没有提及苏格拉底为什么会招人嫉恨。但正因为色诺芬的保守和平凡,所以相信他的人认为他并不会撒谎。

73、苏格拉底以牛虻自喻,而把雅典比作一匹又大又肥、丧失活力的骏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不断去叮咬骏马,使它保持清醒。

74、苏格拉底同朋友和学生们说,具有哲学精神的人不惧怕死亡,但是不能自杀,因为自杀是违法的。他还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说人就好比是囚犯,时间就好比是牢狱,囚犯不能私自逃出牢狱。他还把人比做牛马,把神比做牧人,没有牧人愿意自己的牛马死去,这些解释带有明显的基督教思想。

75、他们说,“我们的城市有赚钱的机会,而且人们期望你们为他们建造这座宫殿。”

76、好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讲到了苏格拉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不同人眼里有着截然不同的苏格拉底。在有些人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行为怪异的思想家,整日衣衫褴褛地游走在雅典街头和人辩论;在他的学生色诺芬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高尚但平凡的人,面对死亡他也会痛苦;而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自信、洒脱、崇高理智的人,会坦然面对死亡,毫无畏惧。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不同的角色却塑造了一位更加饱满和立体的苏格拉底形象,也丝毫不影响苏格拉底作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并对西方思想的巨大的影响。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苏格拉底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发朋友圈高质量的句子,心态好格局大的文案

2. 高级感生日文案,高质量生日祝福语大全

3. 失眠伤感的句子,形容深夜孤独的文案

4. 雪景发朋友圈的句子,下雪的文案浪漫高级感

5. 讽刺没素质没教养的人文案,最脏最毒最贱的骂人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