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这样,你才能从阅读中体会到休闲与乐趣。
2、咬文嚼字是一个并列式短语
3、总之,文章通过大量的典型的事例,分析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强调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这样,最后一段的结论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4、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
5、老鼠是啮齿类动物,牙齿长得很快,为了能正常进食,老鼠必须不停地啃东西。
6、第7段又举了几个反面的“套板反应”的例子,从反面强调反复斟酌字句的重要性。
7、阅读根据其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钻研学问的阅读和增长见识的阅读以及消闲解闷的阅读这三大类。
8、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写出鉴赏文章、做出学问来。
9、这个辣椒弯弯的,上头大、下头小,像牛角一样。
10、老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11、否则,捧起一本书,对其中的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揣摩上老半天,那么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本书看完?这样你一年的阅读量肯定少得可怜,吸收到的知识自然十分有限。
12、从这个目的出发,该咬文嚼字时还得咬文嚼字。否则就会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即使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人参果,你也咀嚼不出它的美味,吸收不了它的营养。
13、如果你是出于消闲解闷的目的来进行阅读的,那么只要能从阅读中得到心情的放松,就算达到目的了。
14、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却提出了相反的见解,说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像陶渊明那样“不求甚解”,像诸葛亮那样“观其大略”,就是说读书时“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两位大师的见解,到底谁的见解是正确的呢?在我看来,他们都有失偏颇。读书时是“咬文嚼字”还是“观其大略”,是由不同的阅读目的决定的。
15、经过讨论,问题都解决了,他却偏偏还要钻牛角尖。
16、这不是做秀不做秀的问题,也不是钻不钻牛角尖的事。
17、学习需要思考,但也不能咬文嚼字,钻牛角尖。
18、接着又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然后举《史记》中的一段话加以证明。第5段又举出了著名的“推敲”这一典故,强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第6段又分别举了“烟”的直指义和联想义、苏东坡的诗句两个例子,说明“炼字”的难处在于字义的把握,尤其是它的联想义。
19、如果你是抱着增长见识的目的来阅读的,那么你就没有必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仔细推敲,你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地去看,甚至有的只要看一下它的标题就足够了。
20、看文题只看字面意思,不去理解更深层含义。
21、咬文嚼字》在前7段中运用了许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1段先举郭沫若修改剧本这一例子,第2段又举出《水浒传》和《红楼梦》中的几个句子,举这几个例子主要是区别“你这”与“你是”两种句式的区别。第3段中根据上面的分析指出,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2、他的个性比较倔强,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
23、你可以不加任何思索地一口气读下去,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品着香茗。
24、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否则,一捧起书本就进入“咬文嚼字”的境界,你还会把读书看成一种休闲,还能从阅读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吗?其实,如果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加以考虑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它们各自对“咬文嚼字”和“观其大略”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
25、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钻研学问,那么,你在阅读过程中就必须字斟句酌,不仅要了解字面的表层意义,而且要了解字面的深层意义;不仅要了解文句的言内之意,而且要了解文句的言外之意。
26、老鼠进了书箱,没有其他食物,只能啃书箱里面的书,所以叫咬文嚼字。
27、不要追求的那么完美,也不要去钻牛角尖!
28、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博采众长”,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29、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不感兴趣,你也可以大段大段地跳过去不读它。
30、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阅读,那么,你的侧重点应放在“观其大略”上;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写作,那么,你的侧重点应放在“咬文嚼字”上。总之,在阅读或写作中,是“咬文嚼字”还是“观其大略”,并不像两位大师所说的那么简单,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31、复习中切忌钻牛角尖,去做大量偏题怪题。
32、这句歇后语,略带贬意,讽刺哪些迂腐、呆板、教条的人!
33、牛角好尖好硬,就是这样子的
34、怎样看待“咬文嚼字”该咬则咬,当略就略——对朱光潜和马南邨关于读书的见解的一点异议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咬文嚼字,甚至锱铢必较,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