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精选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优选汇总84句

存亡与共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阿德勒主张把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分离开来,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选择、感受负责,不去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一件事谁承担结果,谁决定,谁负责。

2、人之所以喜欢介入别人的问题,都是为了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自己的控制欲,或者通过他人认可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所以,你介入他人的问题根本不是为他好,而是为了满足自己。

3、埃里克森觉得传统的发泄潜意识心理内容的治疗法弊大于利。他说,精神分析法“会使某些患者的病情更重……特别是在精神治疗的情境下我们对‘使之有意识’任务的热心追求的时候,就会把一个俯身于潜意识危险境地边缘的人推进去了。”(1968,第164页)

4、让教育成为儿童发展的助力。

5、婴儿期(0~1岁),心理危机是信任对怀疑的冲突,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信任感,避免怀疑感。个体在这个阶段还不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因此他的哭闹就表达了“希望”这一品质,这时,如果成人满足了他的期望,那么个体对社会环境就会产生信任感,否则就会产生怀疑感和不安全感。这种人对于环境的信任感是个体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发展顺利者会对未来充满希望,成为容易信赖他人和满足的人,否则就会贪得无厌。此时,养育者是个体的重要他人。

6、之所以把这个时期叫做俄狄浦斯期,是因为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做“俄狄浦斯”的年轻王子在一系列阴差阳错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最后得知真相后,他很是自责,自废双目,流亡他乡。

7、发展历程理论比较验证评论

8、很多人都觉得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观点相对立,认为阿德勒否认心理创伤。阿德勒不是否认心理创伤,而是希望人们不要因为纠结于过去而形成受害者心态放弃努力,不要陷入习得性无助。再举个例子,你觉得你不敢表白是因为你从小就是个害羞的人,而阿德勒的观点是你不去表白是因为你压根不想表白,和你害不害羞没有关系,你害羞的目的是让自己害怕失败找到借口,——也就是说你即使不害羞也不会去告白。

9、埃里克森让他的病人坐在他对面的安乐椅上,而不让他躺在病床上,因为对病人来说,前者比后者创造了一个更为宁静的情境。他轻视梦的分析,说道,“甚至注重梦的周期性今天看来也是浪费,甚至可能会有害于治疗。”(1954,第131页)

10、共同体感觉:我们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群体当中一个重要的一部分。

11、儿童早期(1~3岁),心理危机是自主对羞怯的冲突,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性,避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个体在这个阶段已经能够比较自主地探索周围世界,他通过穿衣、吃饭等等,来展现自己的力量,感受自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获得自主感和自尊感。如果不能实现这样的影响,个体就会产生羞怯感。实现了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个体就能够按照社会要求来进行目的性行为。这对未来个体对社会工作与社会理想的态度有重要的影响。此时,父母是个体的重要他人。

12、学龄期(6~12岁),心理危机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此时个体必须学会主要的社会技能和智力技能。如果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获得成就,在日常活动中也常受到成人的鼓励,那么他将在日后的活动中更加勤奋。反之,如果个体在学习中屡遭失败,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受到成人的批评,那么他将形成自卑感。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将来个体在社会中的成就有重大影响,否则个体会充满失败感。此时,影响个体的社会因素已由父母家庭转变成老师、同伴和社会机构,因此老师和同伴是个体的重要他人。

13、阿德勒希望每个人内心强大起来,不依赖其他人,因为我们不能指望其他人对我们负责,我们也不能处处为其他人着想。你要有一颗变强大的心。

14、最后,在列出八个阶段前我们需说明一点。埃里克森并不认为解决危机的办法要么是完全积极的,要么是完全消极的。相反,他认为危机的解决办法中兼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只有在有利于积极解决的因素比消极因素所占的比率高时才能说危机被积极地解决了。埃里克森说,一旦某一阶段的特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种美德。

15、俄狄浦斯期也叫性蕾期,也就是性的萌芽期,具体的时间大概是3-6岁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性别的意识。他们开始变得更愿意跟异性的父母跟亲密,同时会对同性的父母显现出排斥心理。

16、埃里克森

17、天生渐成原理

18、生殖器期(3岁-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经历对后来的性格形成和性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或者是受到性压抑和约束,都会导致后来的性格问题。

19、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的特征。埃里克森使用危机一词就象医生使用它一样,也就是说,是为了表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而,作为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危机就同时兼有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和消极的解决办法。积极的解决办法有助于自我的加强,因而有助于形成较好的顺应能力。消极的解决办法削弱了自我,阻碍了顺应能力的形成。

20、目的论:这个理论和心理创伤有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心理创伤,阿德勒认为心理创伤只是个借口,人现在的行为,是由现在的目的所决定的,而这个目的有可能是存在于你的潜意识当中。

21、我们到底该如何存在?阿德勒心理学第三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追求别人的认可,而应该追求在一个共同体中作出重要贡献。

22、成人中期(40~65岁),心理危机是繁殖与停滞的冲突,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个体此时面对的主要任务是繁殖,需要承担社会工作、照顾家庭、抚养孩子的责任。此时个体的创造能力和抚养能力达到峰值,会产生关怀感。如果个体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承担这种责任,就会停滞不前和以自我为中心。发展顺利者会热爱家庭、关心社会、关爱他人、有责任感和义务感,否则会不关心社会和他人,生活没有意义。此时配偶、子女和文化规范是个体的重要他人。

23、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24、口齿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以他的泛性论为基础的。他认为婴幼儿时期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每个人在6岁左右,人格模式就基本形成了。

25、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

26、自我的活动原则。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后来阶段中,快乐原则逐渐失去绝对的统治地位,人格随之受到现实原则的制约。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习俗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加深,人发现自己的本能欲望往往同道德和法律的规定不相容,因而除了寻求快乐外,还要能够适应现实,用现实中的行为规范来克制自己的本能冲动,否则,不但快乐无从谈起,反而会遭受痛苦。这就是现实原则的意义,它也是自我遵循的主要原则。但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并非相互绝缘,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用现实原则对快乐原则的替代,只能解释一小部分而不是大部分的痛苦经验。就文学来看,文学作品借梦的改装方式和艺术的审美法则,克服了作者和读者幻想中的自我厌恶、责备和羞愧的成分,同样也是从快乐原则到现实原则的一种转移,虽然其间两种原则的体现常常是交叉迭合、错综复杂的。

27、这是处理人际关系非常核心的一个理论。首先阿德勒认为,人的所有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28、幸福就是一种“共同体感觉”,你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你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你为这个共同体作出贡献,不论这个贡献是大是小,你都会感到幸福。如果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可以感到快乐,但你不会觉得幸福。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就是为了人类这个共同体变得更好。

29、理论背景

30、现实原则(RealityPrinciple):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1、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自卑感也不可怕,它是人类进步的底层动力。遗传等先天因素、童年经历并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你永远都有选择”是他的一个核心思想,你的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

32、第五阶段

33、精神治疗目的

34、成年早期(25~40岁),心理危机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个体在这个时期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考虑建立伴侣或者恋爱关系,获得亲密感,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这个阶段的发展决定了个体能否满意地步入社会,否则个体会与社会疏离,感到孤独和寂寞。此时,同伴是个体的重要他人。

35、阿德勒的三个核心理论分别是:

36、现实原则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认为自我的支配原则

37、共同体感觉

38、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身患佝偻病而身材矮小,由于疾病和车祸还差一点死于非命。儿时的创伤经历和死亡的恐惧曾使他极度自卑,因此,他的人格理论始终围绕着克服自卑而进行。

39、第三阶段

40、口腔期(出生-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口腔和进食。因此,婴儿的生理满足和安全感来自于吃、吸和咀嚼。如果婴儿没有得到足够的母乳喂养或被离开母亲的怀抱,会导致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41、自我效能论是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它是关于个人行为、个人动机、认知与环境之间交互影响的理论。在班杜拉看来,人的能力井不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或者仅知道做什么,而是将认知与技能组合成统一的行动,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协调适应的一种本领。

42、比如,你想要辞职去做up主,你老婆不同意,我们从“课题分离”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要辞职——是你的课题;你老婆不同意——是她的课题。按照“课题分离”,你只需要解决自己的课题,也就是说你只需要去辞职然后去做你的up主,你老婆同不同意是她的课题,你不能干涉。反过来说你老婆也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辞职以后她是否还要跟你过。你辞职是你的决定,你老婆改嫁他人不跟你过是她的决定,你们无法互相干涉。你要辞职就要承担这个后果,你如果不想承担这个后果,那么你就不要辞职——这都是你的课题。

43、肛门期(1岁-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和排泄。如果父母过于强调干净和整洁,或者是过于宽容和放任,都会影响儿童的控制感和权利感。这个阶段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44、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人类学理论。主要有三种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

45、重视儿童发展中的危机。

46、弗洛伊德根据力必多作用部位的不同,把个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详细如下: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47、埃里克森强调他的精神治疗的医术与传统的精神分析不同,因为现代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精神失调。例如,他解释说,“今天的病人大部分是遭受着他应当信仰什么,他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或确切地说,他可能是怎样的人或会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的折磨,而早期精神分析者治疗的病人大多数是遭受着阻止他们成为什么人和阻止他认为自己是什么人的各种约束的折磨。”(1963,笫279页)

48、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49、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天生自卑,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由此产生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但是,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人类还有追求优越与完美的倾向。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追求优越的最终目标。追求优越也是双重性的,适度追求,促进个人发展,对社会有益。过分追求,走极端,则产生优越情绪,自我中心、自负、忽视别人和社会习俗、缺乏社会兴趣。个体如何追求优越,取决于自己独特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会发展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即所谓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例如,身体瘦弱的儿童可能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增强体质,因而锻练身体、跑步、举重,这些愿望和行为便成为他生活风格的一部分。生活风格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50、课题分离:这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理论。阿德勒认为,人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比如嫉妒、自卑、逃避等,都来源于比较。

51、更进一步说,在某个阶段中积极的危机解决办法增加了作为下个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的可能性。而在某个阶段中消极的危机解决办法降低了使作为下一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有效解决的可能性。

52、学前期(3~6岁),心理危机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此时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性,避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此时个体开始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表现出主动探究行为。如果父母对其独创行为和游戏等进行支持与鼓励,那么个体就会发展更多的主动感。如果父母对个体的独创行为进行批评和嘲笑,那么个体就会产生内疚感。此外,在个体表现主动性的时候会与其他个体的主动性产生冲突,甚至是侵犯,此时个体也会产生内疚感。个体在这个时期获得的成就感和主动感对其将来在社会上的成就有很大的影响,否则会畏手畏脚,缺乏自我价值感。此时,家庭是个体的重要他人。

53、自卑与“自卑情节”

54、生殖期(12岁-成年):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进入性成熟期,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和身份认同。这个阶段的经历对个体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个体没有得到足够的性启蒙和支持,或者是受到性压抑和歧视,都会导致后来的性别焦虑和性格障碍。这五个阶段的经历对于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个体在这些关键时期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满足,就会形成健康、成熟、自信的人格;如果遭受缺乏或受到压抑、约束,就会形成不健康、不成熟、焦虑的人格。

55、对埃里克森来说,治疗过程的关键是必须增强病人的自我,使其能达到处理生活问题的程度。“如果临床治疗侧重于病人零乱的人生规划,如果规导注重于加强对建立病人同一性的各个要素的重新整合,患者的恢复工作就会进行得更有效更经济。”(1959,第43页)

56、青年期(12~25岁),心理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冲突,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避免自我同一性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这个时期是从童年转向成熟的重要转折点。个体要建立社会工作和自我形象的同一性,要能够将过去各个时期遇到的各个任务而形成的自我形象整合,否则会对自己的成年角色产生困惑。发展顺利者会感觉自己的未来有方向性,有明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追寻方向,出现社会创新,否则会觉得迷茫没有方向。此时,同伴是个体的重要他人。

57、课题分离

58、生活风格与人格发展——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Adler)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后从事精神病学,因写过赞同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而被邀加入精神分析学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但他对人格心理的看法与弗洛伊德大相径庭,不久便与弗洛伊德分离,于1911年自己创立了“个人心理学”,阿德勒的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59、虽然生物基础决定了这些阶段产生的时间,因为成熟过程决定了可能获得各种经验的时间,但正是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得到积极的解决。由于这一原因,埃里克森提议把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来同弗洛伊德心理性欲阶段相区别。

60、第一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1、精神病学

62、婴儿前期

63、埃里克森修正了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64、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而是不可变更的。这种由遗传决定的发展顺序被认为是遵循渐成原理的,这是埃里克森从生物学中借用来的术语。他对这一原理描述如下:

65、接受自己的存在,不要与他人比较,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

66、潜伏期(6岁-1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学龄期,开始接受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孩子开始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道德和伦理观。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关键时期。

67、第二阶段

68、对整个人类共同体作出贡献。

69、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就是把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这就叫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才能够得到。像比尔盖茨那么有钱,还乐此不疲的做着公益、研究如何解决疾病和贫穷,这也许就是一种共同体感觉。

70、按照阿德勒的理论,你要先改变你的目的,你要真想告白,你害不害羞你都会去告白。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起勇气,改变现状的勇气,相信改变目的就可以改变人生。

71、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72、第四阶段

73、因为这个故事跟这个时期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很相似,弗洛伊德就将这个阶段命名为“俄狄浦斯期”。有意思的是,固结于这个阶段的人格特点,我们往往不叫“俄狄浦斯”固结,而叫“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情结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叫法“恋母情结”。

74、无论何时我们要试图了解生长的含义,最好记住有机体的生长从子宫内就获得了的渐成原理。笼统说来,这个原理说明任何生物都有一个大体的生长方案。由于有了这个方案,机体的各部分才得到生长,每一部分都具有它特殊的优势,只有各个部分都能获得生长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968,第92页)

75、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评述:

76、应用学科

77、重视全人教育。

78、俄狄浦斯期指的是弗洛伊德个体心理发展的性蕾期阶段

79、《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开篇就说阿德勒的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例如,你的朋友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闭门不出,他很希望到外面去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他因为是在父母的虐待下成长或在学校、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心理创伤,所以无法走出去。阿德勒的观点与之相反,你的朋友是先有“不出去”这个目的,才会制造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这听起来好像很奇怪。

80、你觉得自己穷是因为你见过有很多比你有钱的人,你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是因为有长得更好看的,所以烦恼的根源来自于跟人比较。那么如何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呢?

81、这时候需要“课题分离”,把一个问题分为“自己的问题”和“他人的问题”,你只需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用管他人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自己做决定并承担相对应的后果。

82、成年晚期(65岁以上),心理危机是自我完善对绝望的冲突,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我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体验智慧的实现。老年人回顾自己的生活时,是觉得有意义、成功的、幸福的,抑或是没有履行承诺的、没有实现目标的,个体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经历,决定了终年危机的结果。发展顺利者会安享晚年,随心所欲,否则会悔恨旧事,孤独终老。

83、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84、简而言之,健康的人的自我是以在八个发展阶段中每个危机都能得到积极的解决而形成的八种美德为特征的。精神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未曾得到的美德的形成,即使这种治疗意味返回到前面阶段来帮助这位患者形成基本信任感。对埃里克森来说,每一种危机解决的结果是可以消除的。例如,一个在离开第一个发展阶段时未形成基本信任的人,是可以在以后获得,而已获得这一美德的人也会丧失它。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最走心的心情句子,干净治愈的温柔文案

2. 夸赞摄影师朋友圈文案,赞美别人照片拍得好句子

3. 表达感谢朋友的句子,感谢的话语简短精辟

4. 发朋友圈秒赞的句子,高情商文案经典语录

5. 简短祈祷的句子经典,寺庙祈福文案短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