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
1、故事四:
2、名医扬长而去,县官喜孜孜地赶快去抓药,却收到了一张回条“柏木官柴益附八人台上山”,换句话说,就是“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上山!”县官当场气急败坏,吹胡子瞪眼,想要缉拿大夫来泄恨,但大夫早已买舟东下,远走他乡。
3、故事二:
4、《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5、从前有一位贪官,霸道横行,鱼肉百姓,吃得脑满肠肥,还贪得无厌,一天召来一位大夫到家里,想要拿一帖滋补药方来调补一番,嫌自己不够肥。幸好这位大夫还有些风骨,觉得自己活人济世,以救人为目的,与贪官的鱼肉百姓格格不入,便佯装思索一番,取来文房四宝,写下滋补药方:柏子仁三钱,木瓜三钱,官桂两钱,柴胡三钱,益智仁三钱,附子三钱,八角两钱,人参一钱,台乌三钱,上党三钱,山药三钱。
6、故事三:
7、谢邀。中医四大著名经典古书即:《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和《温病条辨》。而整个中医历史长河留下的宝贵书籍难以一一例举,可以“汗牛充栋”形容。供讨论。
8、《本草纲目》
9、《神农本草经》
10、《黄帝内经》
11、我国的中医是世界历史的一大宝贵财富,历上也遗留下许多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千金方》李时珍编箸《夲草冈目》等古代医药名籍!
12、医法——《伤寒论》
13、《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14、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俟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宥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朮,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市,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15、《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16、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17、较为时常的古籍:
18、《难经》
19、我所知道的有黄帝内经《灵枢》、《素问》《难经》、《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寿世保元》《傅青主女科》、《蘋湖脉诀》等。
20、青年固然是思念娇妻,但空手而返,岂不可惜,于是回书一封:“红娘子一别,桂枝已凋谢矣!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怎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如待苁蓉尔!卿勿使性子骂我苍耳子,待明春红花开放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郁金相赠也,勿念,勿念!”郁金乃爱情之花,纯洁高贵,其中又嵌入12味中药名,十分有趣。
21、古典医书太多了,历代有著。黄帝内经素问,医宗金鉴,金匮要略,萬病回春,寿世保元,伤寒论,诸病原候论,千金方,本草纲目,青襄经朮论,神农本草经,绘图针灸易学,傅青主医传,农村医疗全科,赤脚医生手册。脉诀源。
22、《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3、《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4、《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25、除了黃帝内经很值得不断深入研究之外,还可研究古来的一切驗方医书,其他仍何医书都是按黃帝内经为理论根据,不值花时间研究,我从来不看!
26、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27、《伤寒杂病论》
28、医理——《黄帝内经》
29、黄帝内经,素问,千金方,本草纲目,……太多太多了,有些是纲领性的,有些是指导性的,有些是经验总结的,有的是工具书
30、医药——《神农本草经》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
31、出乎意料的是,女子竟也立刻将八味中药包好,向前递上。王维一见,连忙称谢,连声称妙。原来这小姐也通达诗书,立刻看出大诗人所要之物。宴罢客人“当归”也,夜不迷途“熟地”也,牡丹花婢是“芍药”,出征万里有“远志”,昭君出塞“王不留”,百年貂裘乃“陈皮”,“香附”蝴蝶穿花飞,芒种时节正“半夏”。
32、又明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在晚年时,同弟子庞显回蕲州专心著作,因不知弟子长进如何,便吟了一首诗,让弟子解谜取药“一株空心树,独放东篱下,病已入膏肓,九死只一生。”庞显不负师父期望,立即取了木通、一枝黄花、没药、独活,李时珍也含笑点头。这诗含蓄典雅,在文人雅客间传诵,经久不衰。
33、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一一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一一《黄帝内经》
34、又有一对神仙眷侣,男的上山采药维生,女的在家操持家务。一次男子来到遥远的天台山,采药需时半年,一两个月后,乡人也来采药,捎来了一封书信:“槟榔一去,已近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妻养视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诉不尽黄连苦也。古诗曰: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花中愁,甚念,甚念!”其中包含12味中药名,还疑夫缠绕他枝,致使家花无主。
35、《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6、有很多,比如不治已病治未病,是药三分毒等等
37、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38、故事一:
39、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0、相传王维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倾慕过妙龄女子,在路过一家药店时,见到一位让其心动的佳人,便上前询问药店的药物是否齐全,女子礼貌地回答:“药店虽小药尚全,不知客官意欲何?”大诗人立刻拿过纸笔,写下四字诗赋:“宴罢客人,夜不迷途,牡丹花婢,出征万里,昭君出塞,百年貂裘,蝴蝶穿花,芒种时节。”
41、《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2、中医起源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及各时期中医名家的《经方》《验方》华佗的《中藏经》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
43、中医经典《本草纲目》《扁鹊心经》《药粥大全》《针灸穴位大全》《皇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诸病原候论》《黄帝内经太素》《肘后备急方》《千金方》《青囊经补术》《神农本草经》《普济本事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