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东风
1、刘备怕中计不敢去,诸葛亮劝他去,又安排赵云保护。
2、因为当时曹操在北,东吴在南,只有东南风才能使用火攻。诸葛亮登坛做法,借来东南风,终于完成了火烧赤壁的大功。赤壁之战后曹操北撤,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3、三国演义诸葛亮巧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懂得天文知识,通过自然天象判断出来的那一天会刮东南风,所以后人就把这件事神化了。认为诸葛亮会借东风
4、但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刮西北风的时候多,周瑜为此愁眉不展。
5、诸葛亮不进精通各种军事策略,还懂得天文地理,他和周瑜已经心照不宣的计议用火攻的策略来破曹操的战船。
6、随着诸葛亮的翩翩起舞,不久便刮起了东南风。
7、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这不过是诸葛亮气象学方面知识的一次实践而已。
8、而诸葛亮观察气象,预计在几天之内有东南风,于是他故意哄瞒周瑜说,他以前学过呼风唤雨的法术,只要命人筑起一座七星神坛,他可以做法祭借东风。
9、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10、周瑜愤甚,乃设宴黄鹤楼,遣甘宁往招刘备过江赴宴,拟以兵劫之,逼刘备交逼荆州。刘备得书,与诸葛亮计议,恐中周瑜计,欲辞之。
11、借助外界的自然力量,完成一些比较难于完成的工
12、所谓的借东风其实只是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灵活运用。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十一月二十日这个日子来借风呢?古代中国对气象的研究也颇为深入,历来就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记录。
13、是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4、刘备大喜,即持旗示围楼将士,谓“已得都督将令,许我回荆州。
15、”周瑜大怒,下令军士围困黄鹤楼,逼刘备立书还荆州字据,有不得将令而私释者,杀无赦。
16、诸葛亮乃以竹节授赵云,谓“事急可开视之,内有妙计,可抵十万师也。”
17、诸葛亮“借东风”这个故事,可谓是看着过瘾、听着神奇、想着疑惑。这个故事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周瑜打算用火攻击败曹操,却为没有东南风而发愁。此时,诸葛亮告诉周瑜,自己有“借风”之术。
18、周瑜下令军士围困黄鹤楼,逼刘备立书还荆州字据,说明要有令旗才准放出。
19、三十六计中的草船借箭
20、席间索还荆州,刘备假作疾声,一味推诿。
21、那时正是隆冬季节,东吴大将周瑜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只见诸葛亮信心满满地对周瑜说:“我有一计,我可以用奇门遁甲之术,借来东风,再用火攻让曹军葬身于长江赤壁。”
22、舌战群儒
23、周瑜因诸葛亮聪明盖世,辅助刘备一定会成为东吴大敌,所以多次想杀害诸葛亮,诸葛亮知道赤壁大胜后周瑜绝不会放过他,于是最后以假借东风为名,分开周瑜的注意力,由赵云安全接送回刘备军营,诸葛亮用了“金蝉脱壳”之计。
24、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25、古戏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26、赵云乃随刘备过江。
27、草船借箭
28、刘备困死黄鹤楼,是元杂剧的一段,大致情节是因为刘备借荆州不还,周瑜大怒,就在黄鹤楼设宴,请刘备过江赴宴,想借此劫持刘备,逼迫他还荆州。
29、周瑜探知只有君臣二人过江,大喜,接入楼中。
30、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备借东风
3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32、诸葛亮巧借东风是赤壁之战的典故.赤壁之战主要是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斗,其实主要是曹操与周瑜之间的PK.当时有名的故事“蒋干盗书”、“苦肉计”都是周瑜的智谋,只是再最后定下火攻计策后,周瑜发现风向是朝自己这边...
33、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4、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
35、诸葛亮借东风有一计,连环计。
36、周瑜去。刘备、赵云困守楼中,闷甚,赵云乃劈竹节视之,见中藏一小旗,上有“水军都督周”字样,即前.日南屏山借风时,诸葛亮索得之将令也。
37、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
38、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
39、诸葛亮为了坚定孙权的抗曹决心,出使东吴,在面见孙权之前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以被动化为主动,激起东吴上下一战到底的决心,诸葛亮使用了“反客为主”之计。
40、金蝉脱壳
41、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是为了扭转不利于孙刘联盟的局势,当时曹操大举南下,亲率大军欲踏平江南,统一中国,当时曹强,孙刘弱小,军队力量差军巨大,孙刘虽占有地形有事,但依然很被动,在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年轻有为的将领和策士的配合下,精心的筹划下,才得以扳回战局,而借东风是这中间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说。
42、赤壁之战,孙权刘备两家联军共抗曹操80万大军,两军兵力相差十分悬殊,周瑜,诸葛亮决定用火攻计对付曹操,准备好后,却突然发现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没有东南风,火攻计无法施行,正当周瑜无奈之时,诸葛亮却对周瑜说自己能够借到冬风,于是在总攻的前夜,诸葛亮设祭坛借东风成功,从而一举打败了曹军。
43、刘备大喜,就展示令旗给东吴兵将看,说周都督许我回荆州。诸将见了将令,不敢阻拦,刘备二人过江而去。
44、人物简介
45、借东风,指的是赤壁之战,火烧战船大败曹操故事,借东风火烧曹军
46、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7、结果是大败曹操
48、周瑜大喜,于是命人筑起了一座七星神坛,诸葛亮便登坛做法。
49、但是,如果使用火攻的方法,必须借助风力才行。
50、周瑜迎接刘备赵云二人,席间索还荆州,刘备只是推诿。
51、冬至这一天的气候与前段时间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很明显,诸葛亮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52、曹操在平定了吕布、袁绍、刘表后,大军南下直指江东。为了联吴抗曹,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劝说孙权抗操。经过舌战群儒、连环计、草船借箭等,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东风了。
53、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54、然后周瑜走了,赵云取出诸葛亮之前给的竹节(相当于锦囊),发现里面有一面令旗,原来是当时诸葛亮借东风时候周瑜给的。
55、七星坛祭风
56、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57、之后,诸葛亮便在南屏山设坛作法,终于求得东南风,协助周瑜火烧赤壁,取得赤壁之战的大胜。
58、《三国演义》小说中,曹军与蜀吴联军在长江中下游赤壁的地方,形成军事对峙。曹军正屯兵长江北面,为军船能聚拢在一起,不致于被水流冲散,用铁链把所有的船只串连起来。
59、刘备借据荆州,久借不归。
60、诸葛亮知道的道理,曹操肯定也懂这个道理。“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但是,曹操忽略了一个问题:“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是对一段时间期间内气候情况的判断,却忘了考虑冬至这天的特殊性。
刘备借东风
61、赵云挺身而出,谓“欲索荆州,须还我东风。
62、诸葛亮力劝过江,以敦睦谊,谓之过虑,可使赵云随往保护。赵云亦以众寡悬殊,恐遭不测,不敢应允。
63、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64、”诸将见都督有令,不敢阻拦,遂任其过江而去。及周瑜闻言,率兵追袭,而刘备、赵云已为荆州诸将接去,周瑜反损兵折将而回。
65、智取华容
66、运用奇门盾甲,筑坛登坛秆际。
67、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能干,让他十天之內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经过是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结果是"借"箭成功。
68、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后世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另一方认为书中实际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