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两短 不清不白
1、传统的中国文化,在表述不幸的事物时,常常因忌讳而不直言,总要委婉地把要说的意思说出来。比如“死”这一人人都无法避免的客观规律,在提到这一事物时,就有许多说法:皇帝的死叫“驾崩”;老年人的死叫“寿终正寝”,小孩子的死叫“夭折”。笼统地说,也可以用“过世”、“去世”、“逝世”等。 如果说人遇见了意外的灾祸,往往用“三长两短”来指代。原来所谓的“三长两短”,是暗指盛殓死人的棺材。棺材一般是由六块木板拼构而成的,棺材的顶盖和底部俗称为“天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比较长的木板。前后两片称作“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因为尸体放进棺材之后,才能盖上棺材盖,所以未加封盖的棺材,只有三块长木板和两块短木板构成,被称为“三长两短”。 人只有死了的时候,才能躺在棺材里,也就是说,才能与“三长两短”的棺材联系在一块。所以,在形容人们发生意外的不幸时,常用“三长两短”来暗指有性命之忧。■
2、拼音:sānchángliǎngduǎn
3、奶奶望着爷爷那虚弱的身体说:"你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4、在日常生活中,当有人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时,家里人便会提到“三长两短”这个词。比如有人要去中东国家当雇佣兵,他的母亲便会激动地说:“你要是去当雇佣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这里的“三长两短”,就是死亡的意思。那“三长两短”为何可以代表死亡,背后又有何典故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5、古代的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和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所以“三长两短”便用来指捆棺材的皮条。因为这些皮条往往寓意着不吉利,所以“三长两短”便开始指意外的事故和灾祸,或者死亡。后来人们开始用钉子来钉棺材,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淘汰,但这个成语却流传了下来。
6、哥哥离开家的时候奶奶嘱咐再三,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
7、“三长两短”一词出自明朝范文若的《鸳鸯棒·恚剔》,原文内容为:“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而之所以会出现用“三长两短”代替死亡的说法,与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有很大的关系。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
8、、、是成语,三长两短,指可能发生的事(多指死亡)。如:老公你在外打拼,我在家照顾老人起居,现今婆婆突发重病送往医院,她老叨念着要见你一面,你却推说工作忙脱不了身,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叫我如何处置?
9、我把人交给你了,以后他有什么三长两短都与我无关。
10、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我唯你是问。
11、不要一个人到河里游泳,以免发生三长两短的。
12、平时没点积蓄,家里老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怎么应付得了。
13、拓展资料
14、“三长两短”一说是和棺木有关的。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及棺底分别俗称天与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后两块分别叫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计共是四长两短。但棺盖是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只称“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后来再加入意外、灾祸等意思。
15、三长两短,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chángliǎngduǎn。意思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多用于假设、虚拟)。出自《鸳鸯棒·恚剔》。
16、你把这么贵重的东西存放在我这儿,日后若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可负责不起。
17、解释: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18、外婆身体不好,妈妈总担心她有个三长两短的。
19、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呢?
20、成语:三长两短
21、出处:明·范文若《鸳鸯棒·恚剔》
22、你把这么贵重的东西存放在我这儿,日后若有个三长两短,我可负责不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