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精选

精选描写战争的六言绝句【181句】

︶ㄣ闲言碎语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93

描写战争的六言绝句

1、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2、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

3、六言绝句爱国诗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5、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7、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为突出。

8、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9、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5、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7、⽣民百遗⼀,念之断⼈肠。

18、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19、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20、【赏析】

21、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2、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23、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24、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25、《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2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8、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29、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0、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描写战争的六言绝句

31、《春望》【唐】杜甫

32、“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33、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3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5、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36、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37、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38、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9、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41、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4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3、铠甲⽣虮虱,万姓以死亡。

4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5、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46、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出自:陈毅的《梅岭三章》释义:希望后死者能奋勇杀敌,用战争胜利的捷报作为祭奠我的纸钱。

47、【作者】曹植【朝代】三国·魏

4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49、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50、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5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5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53、【作者】孟郊【朝代】唐

54、歌颂“新四军”的诗句如下:

5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6、《题临安邸》【宋】林升

5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8、出塞二首其一

5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60、王昌龄·唐

描写战争的六言绝句

61、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6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63、出塞二首其二

6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6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66、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67、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68、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9、《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7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7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73、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7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5、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76、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77、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78、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79、【作品赏评】:

8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81、《满江红》【宋】岳飞

82、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83、秋宵月下有怀

84、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8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6、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8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88、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89、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9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描写战争的六言绝句

91、⽩⾻露于野,千⾥⽆鸡鸣。

9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94、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95、【从军行】

96、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97、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98、相看⽩刃⾎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99、《出塞曲》【唐】王昌龄

100、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101、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10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03、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04、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05、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106、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107、《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108、雁门太守行

109、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110、清代郑燮《竹石》

111、他年若有⾯南⽇,碧⾎红缨染战袍。

11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4、明代于谦《石灰吟》

115、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116、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淫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1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8、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119、子夜吴歌·秋歌

120、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描写战争的六言绝句

12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22、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123、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释义:毒刑拷打这些又算什么呢?就算死了都不能让我开口!

124、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25、表达不畏艰险,坚持斗争的诗句包括:

12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2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28、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129、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130、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31、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13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33、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134、将军⾓⼸不得控,都护铁⾐冷难着。

135、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136、绝句只有五言和七言,没有四言。

137、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38、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39、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40、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141、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142、《示儿》【宋】陆游

143、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44、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145、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14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7、【作者】李白【朝代】唐

148、【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14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150、《州桥》【宋】范成大

描写战争的六言绝句

15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2、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15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55、《石灰吟》【明】于谦

156、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

157、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今犹忆李将军。3、⼭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处。

15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60、唐代:王昌龄

161、【文章赏析】

162、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63、“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少妇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16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5、毛主席66岁回乡,写诗歌颂伟大的斗争精神

166、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167、《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168、[唐]王昌龄

169、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70、《怨歌行·家住金陵县前》——南北朝庾信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译文:家住在江南水乡金陵边,嫁给了长安少年。回首故乡双泪落,群山遮眼不知在哪边。战争何时能完结,明月何时能再圆?吟成这首怨曲向君弹唱,不觉心凄弦也断。

171、(唐)李贺

17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7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4、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175、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176、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77、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出自:陈毅的《梅岭三章》释义:今天就算断头又怎样?创业本来就要经历很多艰难困苦。

178、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79、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80、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描写战争的六言绝句

181、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夏日绝句》释义: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出自: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释义:询问吴刚有什么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吴刚捧出了月宫里酿制的桂花酒。6、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出自:杨超的《就义诗》释义:只有留下子胥的豪气在,等到三年之后回归就可以报楚王的仇!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晒影子发朋友圈文案,适合影子照片的短句

2. 发朋友圈高质量的句子,心态好格局大的文案

3. 高级感生日文案,高质量生日祝福语大全

4. 失眠伤感的句子,形容深夜孤独的文案

5. 雪景发朋友圈的句子,下雪的文案浪漫高级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